把拔馬麻們,年節將至,您們期待嗎?想到小時候,過年前常見到母親愁眉苦臉,當時心裡不解,過年闔家團圓,應該是無比開心、共享天倫樂的時刻,怎麼媽媽看起來不太開心呢?長愈大才愈明白,媽媽的過年壓力來自於「媳婦角色」的勞苦…

每到過年,除了包給各家小朋友的紅包外,包給雙方長輩的紅包也不能少,兄弟媳婦間不免暗自比較,有些長輩更直接以臉色表達對紅包厚度的滿意程度。除此之外,從年三十前便開始忙進忙出,進出市場、廚房,準備豐盛的家族團年飯,當大家吃飽喝足在客廳聊天看電視時,媳婦們還要負責收拾洗碗、準備水果甜點…然而這些身體上的勞累,可能還比不上過程中,做得不好被長輩苛責的「心累」。

除了媳婦,外地打拼的青年可能也不太喜歡過年,過年返鄉總避不了面對各種令人難以招架的問題:「有沒有男/女朋友啊?打算幾時結婚?」、「現在做什麼工作啊?薪水多少?」、「工作這麼多年,買房買車了沒啊?還在租屋嗎?」記得多年前仍在研究所念書的我,就曾在過年聚會中遭受長輩冷言冷語:「女孩子讀這麼多書幹嘛?畢業之後也賺不了多少錢!」

其實,對許多孩子、甚至幼兒而言,過年聚會也讓他們感到壓力或負面經驗…也許你會疑惑:「小孩子有壓歲錢可以領、漂亮衣服可以穿,又不用早起上學,他們有什麼壓力?!」

事實上,孩子的壓力來源常常就是口無遮攔的大人們…

三不二要原則,讓孩子快樂過新年!

三不原則

  1. 不拿孩子與他人比較:親戚間常常將比較競爭的對象延伸到孩子身上,誰家的孩子乖巧懂事、哪個成績好、哪個獲獎無數…等,一番比較後再數落那個不起眼、不乖巧、也不出色的孩子:「你要多向XX學習!你看人家這麼優秀。」、「怎麼人家家孩子都OOO ,就你這麼XXX呢?」放過孩子吧!真這麼喜歡比較,拿自己比就好。
  2. 不評論孩子樣貌身材:許多長輩喜歡在孩子面前大肆評論孩子的外表,特別是嬰幼兒。「哎呀!可惜這孩子眼睛鼻子長壞了,以後要存錢整形囉!」、「孩子這麼瘦小,爸媽都沒有好好餵飯嗎?」直到現在,兒時阿公抱著我取笑身材樣貌的話語仍記憶深刻,「冬瓜肚皮蛤蟆腿」、「垃圾桶撿來的醜娃娃」現在能莞爾的玩笑話,對當時年幼的我卻是相當創傷的…與其評論孩子的外貌身材,不如好好關心自己的BMI與體脂肪。
  3. 不隨意觸摸擁抱孩子:家族聚會中經常看到小小孩被輪番抱來抱去、親來親去,大一點的孩子就是不停被摸頭、捏臉頰。曾經見過幼兒被不熟悉的長輩抱了大哭,長輩不鬆手卻教訓孩子的父母:「這孩子一定是太少帶出門才會這麼怕生!」有的時候,孩子的反應與帶出門的次數頻率未必有直接關係。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性格特質,不論幾歲,大人們都該學習理解、接納與尊重!而這也是我們社會當前最缺乏的…擁抱觸摸孩子前,先問問孩子/或父母的意願,帶著尊重的善意更美好!

二要原則

  1. 要讓孩子快樂玩:有假期焦慮的父母見到孩子一放假,生活「閒散」下來,就會覺得不安…擔心孩子幾日沒念書學業退步,也見過有些父母除了不停嘮叨孩子「功課寫了沒?」、「書讀了沒?」似乎找不到其他關心孩子的話題…除了3C產品應依照年齡限定使用時間外,既然放假了,就讓孩子好好的玩吧!假期中背了多少單字、寫了多少數學不會讓孩子將來飛黃騰達;但盡情的玩、自由的玩,對孩子的大腦發展與身心健康都有益處。遊戲,是成長歷程中重要的養分!
  2. 要好好陪伴孩子:如果不喜歡孩子整日在家玩手遊、看電視、上網,那父母也要捨得放下手機、離開麻將桌,帶孩子出遊吧!拜訪多年未見的親戚老友、走出戶外接近大自然、甚至出國渡假。直到現在,每次春節走春塞車在半路上,一家人在車上閒聊開玩笑,對我而言都是獨特且幸福的家庭時光。旅行,是最好的探險與彼此陪伴!

年節將至,試著提前與孩子討論過年的哪個環節最讓人期待?哪個部分過往讓孩子不喜歡/不舒服?也許這一次,可以給孩子不一樣的過節體驗。

#我怎麼把年節教養文章寫成hate長輩文了
#小時候到底有多創傷啦?

臉書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