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各大媒體報道導了林書豪此次返台的分享會,標題不外乎:「林書豪淚崩坦言,感覺自己好像被NBA放棄」、「林書豪分享會上爆哭,表示人生真的很艱難」、「林書豪含淚表示陷入人生低潮」…
一個個看似負面的斗大標題,卻讓我看見身為偶像、公眾人物的他,勇敢且豪不掩飾的在眾人面前坦承自己的挫折、沮喪以及恐懼…
「學會表達脆弱,才是真正勇敢的開始。」
回想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的我們也許都在「跌倒不能哭,才是勇敢」的教養氛圍中長大。難過時不能哭、委屈時不能哭,我們常被要求得壓抑情緒、冷靜表達訴求,才能得到相對的回應,哭泣很多時候換來的是責罵、數落,或者父母刻意的冷淡疏離…事實上,這種有條件才表現愛孩子的教養方式,便是一種童年的情感忽視(CEN)。
當我們長大了,也早已習慣壓抑各種負面情緒,我們不喜歡在人前落淚,擔心被人貼上「軟弱」的標籤;我們不習慣與人分享內心的負面想法感受,因為從小就不曾好好表達。我們漸漸也成為一個忽視自我情感的人,總是用「沒問題,我很好、一切都好」幾句話試圖粉飾內在的情緒風暴,只是有一天,這些不曾被正視的情緒風暴也許將以更具爆炸性的方式傾瀉而出-身體病痛或者精神疾病。
「孩子的負面情緒,需要被看見、被同理。」
「不哭、不抱怨才是勇敢表徵」的價值觀一直在世代間盲目的被複製傳承,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忍不住在孩子哭泣時急著訓斥一頓,一如我們兒時被對待的方式。下一次,也許當孩子又失控爆哭時,試著以陪伴代替責罵,溫柔凝視孩子的眼睛、貼在孩子的身邊、輕聲的安撫,待孩子情緒平復後,詢問他是否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一個能在安全關係中表達脆弱且被接納的孩子,不僅能夠形塑良好健康的自我價值感,未來,他也更有能力成為一位願意傾聽、同理並接納他人的人。
「表達脆弱,意味著你開始接納真正的自己。」
看完林書豪的分享會與各媒體報導,心疼這位全民偶像所承受的挫折壓力之餘,我更感謝他做了一個「真正勇敢」的典範!
「謝謝你,讓所有喜歡、崇拜你的大小朋友們知道,人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儘管優秀如你,也會有低潮沮喪時…原來偶像也會有真情流露、難過落淚時…」、「比起林來瘋時代、神話般的優異表現,我更佩服歷經低谷時,你真實面對自己的勇氣與不輕言放棄的韌性!今晚,你是我的偶像!」這是心底最想對他說的話。
#圖片來源:Goo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