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後,因為仍需工作,因此外婆成了孩子白天的主要照顧者,也成了哄孫高手(新手媽媽搞不定常需呼叫外婆救援)
每次聚會,親友們看到外婆捨不得孫女大哭、經常抱著安撫孫女,時不時會給這樣的意見:
「哭就讓她哭啊!妳這樣會累死自己」、
「讓她在床上哭沒事的,給她練練肺活量」、
「妳這樣常常抱她會寵壞她」、
「哭久就沒事了,她就會知道哭是沒用的」
每每聽到這個「讓嬰兒哭練肺活量」的勸世文,我總是很努力的抑制自己想要翻白眼的衝動
其實,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可能的滿足嬰兒需求、給予新生兒積極且正向的回應,絕對沒有寵壞嬰兒的問題!
但是,若為了照護方便,經常忽略嬰兒的哭鬧、甚至放嬰兒整夜哭鬧不理睬,很可能對嬰兒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我們從腦科學角度談談(見影片):
當嬰兒處在強大的壓力中,會改變嬰兒大腦的神經傳導物,使大腦產生結構與功能上的改變。這樣的改變有點類似憂鬱成人的大腦反應。
放任嬰兒長時間哭鬧會過度活化他們的腎上腺素系統,長大後攻擊性、衝動行為與暴力增加;也會導致壓力皮質醇過高,且抑制腦神經發展。
放任嬰兒哭泣將會抑制他們的生長與免疫系統,使孩子罹患嚴重疾病的風險增加。
研究發現,哭泣遭忽略的嬰兒無法好好發展智力與社會技能且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哭泣與微笑是孩子對世界建立連結的方式,嬰兒的哭鬧或焦躁有許多理由,可能是飢餓、疼痛、不舒服,或只是渴望被擁抱觸摸。就如同微笑一樣,若嬰兒的哭鬧能夠得到照顧者適當且正向的反應(如:解決不適因素、安撫、擁抱…等),那麼他們就會知道自己的所有感覺都是被接納的。
而被忽略哭泣的寶寶會慢慢學習到傷心、生氣是不被接受的,漸漸地,他們可能會開始壓抑自己的感受或是更焦躁不安。
面對孩子哭鬧,除了消極的忽略孩子哭泣,還有很多積極有效且不傷害的方式。
臉書留言回應
留言